产品中心

家具收藏|一场穿越时光的修行

何为收藏?收藏之收,谓财不外露”,“藏者,修道人 闭关于草房,外有持戈之人护关也。

那么,家具的收藏 又做何解?暗藏于家中,贵之、重之,看护之。放在近乎 “恒久”的时间轴上,任何藏品与藏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有限的,是短时期内的拥有,藏过之后呢?这不禁让人回想 起《富春山居图》险些被人付之一炬的惊恐,又欣慰于王世襄先生垂心研究明清家具,而在人生行至尾声之时,将近半个世纪收藏的八十件精妙藏品半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宽广心胸。在大环境的躁动之下,家具收藏大多是拥有多余资财后的行为。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席地而坐”后,人与家具间的关系随着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发生“由低向高”的演变。坐“头一把交椅”背后隐喻的是“地位”和“敬畏”,就像纪录片《大历史》中对于早期人类在不同区域都建造过类似金字塔型建筑物的思考一样,“人往高处走”很真实地道出了对于地位高和财富的多的向往和努力方向。一旦实现了“高”与“多”的积累,“站在高处”后更有机会得到量少而珍贵的物品,物以稀为贵。在崇尚实木家具的中华大地,稀有木种成为了这一群人竞相追逐的目标, 于是水涨船高,红木家具也逐渐地变成投资和增值的工具。

红木家具在中定义为“用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等古典红木制成的家具,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就此看来,如果把“红木家具”四个字做一拆解,让收藏者趋之若鹜的先是“红木”,而后才是“家具”。不可否认的是,在唯一没有被打破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中,中国硬木家具的故事十分精彩,据方海所著的《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一书介绍,“这些传统手工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精湛的技艺、简洁的造型、均衡与协调都源于中国传统的木建筑。”每个时代对一种家具的欣赏总是取决于社会风格品味的潮流。

那么,如今社会风格品味的潮流又是什么?当马蹄踏过后的狂沙逐渐消散,东西文化之间的壁垒日益削弱,从而引发基于全球化后家具品味的新思考。传统意义上的红木家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罗汉床、官帽椅、各种格架、床榻一类的物件,但现今所制成品,除了品质无从臧否之外,更难说在设计上有所突破,纵使在近十年中,国内涌现出一小撮以复兴“东方审美”为核心的设计师原创品牌,也会因面临设计与生产,管理与推广难以兼顾等一系列问题而发展缓慢。

在年轻人接受北欧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家具风格影响下,“红木家具”隐约间成为了与时代潮流不相称的指代,甚至一不小心还会与“土豪”二字挂钩。的确也是,在访问国内原创设计品牌 Grado 创始人、设计师柴晓东时,他就例举了一个代入性很强,却又不显陌生的案例:有一回,他带着合作多年的意大利设计师一起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深谙经营之道,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豪。拜访过后,这位意大利设计师不经意地冒出一句“disaster”,暗指其家中用具陈设毫无品味可言,让人回味良久。如果失却了品味和现代语言,收藏传统家具这件事本身也变得无所适从,若只求增值,为何不收藏木材本身?

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的明清家具馆内,进门一瞥就能看见排列齐整的名贵木材及其介绍。如此,观众得以明白“十檀九空”的珍稀,闻见黄花梨木的香气,名贵木材本身足以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喜爱、观赏和驻足。馆内家具的陈设绝非无序地罗列,而是按照明清时代的起居方式精心“策划”出的一条学习线路,让人不时发出“原来,古代文人生活得如此精致”的感叹!

陈列在博物馆中,每日迎接千百人的观摩,王世襄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中,辗转于各个明清家具产地,他的目的绝非为了把玩娱乐,或是沽名钓誉,更不屑于“收藏以增值”的世俗做法,反而耗尽大部分资财,过着拮据而有意义的生活,最终将毕生所习转换成近三十万字的《明式家具研究》,让文化和经典得以传承,收藏的价值得到升华。

在这个欲望高涨的时代,诸如此类以“学习交流、传承经典”的收藏案例并不容易,是需要付代价的,也是奢侈的。相对于充满功利色彩的投资性收藏,“文化收藏”也是有步骤的:

不要盲目地贪大求全,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所选择和侧重。无节制的收藏行为,不仅有“玩物丧志”之嫌,也违背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古训。

只藏而不鉴,满足的是占有欲,不是真正的收藏,只鉴而不赏是做学问,也不算真正的收藏,总之藏、鉴、赏,每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充满乐趣的,可以享受的。

在收藏过程中,很多人一看见好东西就想迅速据为己有。然而,这世界上的好东西太多了,谁也不可能全部拥有,就算你再有钱也买不完。因此要明白,收藏享受的是个过程,切忌与人攀比,要学会“舍弃”,慢慢体会收藏的“缘分”,就算得不到,也不会太痛苦,太难过。

收藏大家人走千川,胸纳四海,对于收藏,他们得之泰然,失之超然,皆以平常心看待,其心之静、其情之雅恰入养生法门,巧得养生妙法。传统家具收藏者如若能摒弃单纯赢利的浮躁心态,仅因喜爱而购藏,如此便得养心之道了。

若置身传统家具之中,如轻抚圈椅之蜿蜒流畅,依偎罗汉床之屏,祥和、平缓之心油然而起。常有“人养木,木养人”之说。好的家具有生命力,与人两者心心相惜,才能气运相融。如卧室之家具,人常以棉布擦拭,抚摸其表面,使其更易生成包浆,滋润木质,越养越圆润,而入夜后,人歇于其中,家具灵性反哺于人,人的“精气神”也会越来越充盈。

传统家具养生,常为陶冶豁达心。家具美,美在其材、其型、其艺、其韵,是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结晶。传统家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或儒家文化(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或道家思想(如“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或工艺美学,或现代人体工程学等,集古典风韵与现代文化于一体。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熏染一种大度豁达之心。

家具收藏,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心灵上的禅修。自古文人雅士皆爱收藏,行走百川,胸纳四海,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皆以平常心看待。如作为收藏大家之王世襄老先生,花毕生精力收集了明清家具80件,不论生活如何窘迫,都不愿将任何一件单独卖掉,最后捐给上海博物馆收藏。这体现收藏之真正意义,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传承与弘扬,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使然。

让我们开始一起进行真正意义的收藏吧,它不是收购,也不是保管,更不是投资,它是一种精神享受。也许,在去除了一切表面的繁华与浮躁后,能在人们心底留下和感知的还是由具体物件所凝练出的对生命的思考和内心深处的记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