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简介——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
原标题:鲁迅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简介——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
鲁迅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的院系之一。历经40余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教学内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同类院系的领先地位。专业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级教学团队”“辽宁省普通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称号。2013年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9年,产品设计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打造了国家级一流实验室+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三个国家一流”专业教学平台,“三位一体”的国家级教学平台模式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撑,截止到2022年,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共为国家培养2319名学生。
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传承“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做时代文化的先导”的鲁艺精神。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形成了,理念+审美+科技+情感+实践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高度良性互动;学做融合、创新驱动,鲜明的办学特色。确立了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下分的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四个专业方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形成了各自的方向特色,各个专业方向产生了良性互动的集成效应,推动了产品设计专业的整体发展。多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构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筑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本硕课程延展、校企合作育人、国际化办学、科研、教学实践等诸方面,多维度、全过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成效。
多年来,专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通过将人才培养与思政教学目标的融合,给专业课程铸魂,实现了专业课程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2018年,产品设计专业被辽宁省教育工委授予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荣誉称号,2022年《“红旗汽车设计大赛”校企联合实践教学》获得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案例。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年以来,专业牢牢把握推动育人模式创新的方向点,紧紧抓住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关键点,找准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积极贯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快速用好教育信息化,助推课程改革的支撑点。创新教学方法,大大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一体化高效联动教学机制。基于教学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构建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一体化高效联动教学机制。形成了“设计概念—设计创新—设计实践”三者闭环链接,既注重课程的研究性,又侧重了实践性。形成了递进式、交叉、融合、跨界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特色更加鲜明。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学方式方法,给课程注入鲜活动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高水平校外导师、教授、校友、企业设计师等参与专业教学。以线下+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个性化+多种方式呈现,应对疫情下,适应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将社会问题、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设计新观念导入专业教学、完善课程知识结构,推进新文科建设。将虚拟现实设计、3D打印、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成果融入课堂专业教学、毕业设计中,提升了学生对接企业社会的能力。通过专业的通识设计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概念设计+专业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课程,这些环节构成了完整的课程链。形成了可持续的,由浅到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多信息量,递进式,交叉、融合、跨界的“一站式”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达到直接对接企业,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课程教学体系推进了学生对创新实践课程的认知。在毕业设计环节,培育出了具有特色的模块化专项课程群,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集中发力,实现了既有研究内涵又有项目支撑的集成效应。
实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双赢理念,逐步构建起低、中、高互为支撑的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教学研究及设计实践中起到了合力作用。
1980年代初期,《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被正式纳入到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199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交通机具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2000年开始,学校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013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2020年,《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2017年底,工业设计学院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推进了教学改革,将项目式教学纳入课程中,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了交叉、融合、跨界的教学新模式,构建了新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目前,交通工具设计方向在国内院校、汽车行业中影响巨大。
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2001年。2009年11月,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经过五年的建设期,2013年6月,教育部批准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两个平台+五个实验室”的格局:产品设计展示平台、多媒体交互教学平台;计算机与快速成型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实验室、CMF材料与工艺实验室、综合模型制作实验室、产品交互设计实验室,总计占地面积1800平米。它们各具特色,相互依存,其设备、加工技术手段既能单独使用,又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验教学中心既保留有传统的手工制作设备,又有先进的计算机快速成形系统,按其功能特点分别承担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在国内高校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产品设计专业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2015年,由杜海滨教授主编的《工业设计教程》1—3卷,获评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20年荣获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本科生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