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红木家具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全球囤货潮”

一方面是大量参加展会的红木家具价格相继跳水,另一方面则是一些自称为红木家具“高档商家”宣称的“价格稳步攀升”。《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对红木家具业内人士进行进一步追踪采访时发现,随着全球资金流动性的增强和红木家具行业内运作理念的竞争加剧,红木家具的“市场乱象”正被逐渐“大浪淘沙”,而与此同时,更多的资金开始涌入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红木家具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全球囤货潮”。

福建仙游是我国红木家具的诞生地之一,“连天红”作为红木家具的生产的代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采取快速扩张的办法,在价格最为高昂的时候,推出了“按斤论价”“不折不扣”的销售方式,在价格最为低迷的2009-2010年,持续稳定红木家具市场,并明确红木家具的消费理念和价值定位。

“连天红”董事长李机能用“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来概括红木家具目前的市场百态:“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出现红木家具从‘天价’到‘地价’的情况,完全不用意外,因为红木家具市场确实非常混乱,别说消费者、爱好者看不懂,就是一些行业协会的所谓专家学者、权威人士,都不能保证自己买到的红木是正宗产品。”

李机能表示,红木家具市场长期存在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这就很大程度地导致了红木家具价格相差很大。如好的红木家具只能“打蜡”不能“上漆”,但很多所谓的红木原料由于在烘干过程中,没有高水准的烘干设备,最后只能通过上漆来掩盖缺陷。他说:“目前的国标允许使用少量‘白边’(木材的边材,硬度比心材低易被虫蛀,不能永久保存且价格便宜),这恰恰成了相当一部分商家造假的屏障,好的红木家具恰恰是不允许使用除了红木心材之外的任何原料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承认,由于红木家具的原料、用材等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相关部门都很难监管,这就导致了红木家具既有“蒸蒸日上”的价格,也有“徘徊在谷底”的困难户。

常年从事红木家具销售的业内人士陈利禄表示:“其实最怕唱衰价格的恰恰是拼命炒作所谓‘高档红木家具’的经销商,他们从去年开始才好不容易囤的货,总要找到人来接单才行。只有真正符合市场规律、有连锁品牌效应的‘红木航母’,才不会将价格骤然抬拉。”

“因为红木家具来源混乱,就是再牛的行家,10次中也会有一两次看走眼的时候,做投资买一两套玩玩可以,大规模囤货确实风险太大了。”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红木供货商表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就有不少来自国内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前往当地购买红木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包括:越南的黄花梨、老挝的红酸枝、缅甸的花梨木,一些误入歧途的客商甚至前往非洲大量订购鸡翅木。

来自非洲的原料供应商莫檀壁表示“一些新入行的投资客往往被蓄意炒作的一些‘老前辈’、‘行业专家’、‘行业协会’误导,远赴非洲囤积实际上没有囤货价值的‘鸡翅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红木家具行业正在掀起一股‘全球囤货潮’。”

在多个红木家具企业拥有股份的投资客章安告诉记者:2009年的最大特点是国内红木家具市场初步对海外市场进行了“摸底”,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国外市场。他说:“从2010年开始,红木家具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直到10月份也没有涨到2007年的价位。近期美国发行6000亿美元的消息一传出,就引发了整个红木家具市场快速从谷底攀升。”

不过,对全球囤货潮也有担心的商家。在2005-2007年红木家具暴涨时赚到高额利润的商家冯志予说“今年10月份之后,一些红木家具的价格确实有了起色,很多人也希望我领头囤积家具,但我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因为红木家具来源混乱,就是再牛的行家,10次也会有一两次看走眼的时候,做投资买一两套玩玩可以,大规模囤货确实风险太大了。”

“没有良好工艺和造型的红木家具,不仅不会升值,一旦验明正身,就不是跌价的问题了,有些甚至会变得一文不值。”

在全球流动性加大的情况下,红木家具成为一部分人热衷于收藏的“保值升值”产品。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红木家具要真正走出低谷,一定要实现从“假货泛滥”、“次品横流”向“品牌连锁”“售后服务”“稳步升值”的“深度转型”。

“连天红”家具公司首席工程师张耀真表示,红木家具购买中一大错误理念就是“凡是红木都能升值”,实际上,红木家具讲究“形、材、艺”,没有良好工艺和造型的红木家具,不仅不会升值,一旦验明正身,就不是跌价的问题了,有些甚至会变得一文不值。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